來源:王蘇琪 等???哲匠之家
目前,浙東地區①古建筑大多始建于明清以前,古建筑有許多種類型,包括寺廟、民居、書院、祠堂、會館、戲臺等,有敬神、遮蔽容身、娛樂文化等各種空間功能,現存古建筑絕大多數都是清、民國時期重建的。如寧海縣黃壇鎮古建筑群,始建于清朝,距今約200年歷史,系東漢隱士嚴子陵后裔的住宅;范欽創建的天一閣藏書樓,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慶安會館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保國寺大殿再建于北宋時期(1013)②,清康熙二十三年修建(1684);前童古鎮建于南宋紹定六年(1233),天童寺建于西晉永康元年(300),等等。浙東先民們用自己的智慧,充分考慮了當地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民俗文化諸多因素。浙東古建筑裝飾風格別具一格、類型多樣、源遠流長,經歷各個朝代不同的文化洗禮,作為一種特殊文化記憶的古建筑裝飾,其人文精神內涵與價值在城市發展進程中不容忽視。本文擬對浙東古建筑裝飾的歷史文化內涵與價值作出初步的梳理。
浙東地區的古民居建筑一般采用院落式,由建筑物或圍墻包圍成一個或幾個天井,天井多是東西方向長、南北方向短的長方形院落,這種結構有利于采光通風,加強穿堂風的作用,符合浙東地區天氣炎熱潮濕的氣候特征。因浙東地區人煙稠密,用地緊湊,建筑間距較近,且多為樓房,為達到防火和美觀之需,研制的封火墻應運而生。封火墻一般位于山墻,呈漸進階梯形,封火墻造型似馬頭,而又稱其“馬頭墻”,且高出屋頂,并有各種優美的造型線條。清代以來,浙東民居山墻出現以馬頭墻、觀音兜等墻體裝飾。馬頭墻起源于徽州古建筑,以后蔓延至浙東地區,比較常見的高低錯落,墻頭從中間起呈緩慢起翹狀,墻頭頂端相對寬厚、樸素,頗具鄉村民居特色。如前童古鎮的民居馬頭墻呈對稱狀,且以堆塑的“魚化龍”造型裝飾墻尖(圖1),層層跌落的屋面坡度,斜坡長度分為若干檔,家族等級越高層次也就越多,其建筑裝飾格調突出儒家思想,追求功名人家的體現。
圖1 ?前童古鎮馬頭墻“魚化龍”造型
自古浙東地區的祠堂主要用來供奉和祭祀祖先,強調對道德觀念、儒家仁孝、科舉功名、人丁興旺等思想。如清晚期的建筑李氏宗祠③,是紀念浙東學派著名學者李杲堂。李氏宗祠為院落式布局,規整的裝飾風格與建筑格局,結合嫻熟的施工工藝,簡練又不失莊嚴。另外,慶安會館的門楣以十四幅精致的系列民間人物故事磚雕裝飾,結合石雕的勒腳,繁瑣且凸版立體雕刻,呈現出精細工整的磚墻;上方鑲嵌著磚雕圣旨型豎狀匾額,周邊雙龍戲珠圖案,中間浮雕文字“天后宮”(圖2)。匾額兩側都是“磚雕八仙”“漁樵耕讀”等人物故事④。帶有情節內容的多樣化形式表現,直接表達出建筑的主題理念。處于農耕社會自然經濟條件之下的浙東先民們,取其生活中手持捕魚網、牽牛耕種、手捧書本等場景,與當地的山水、動植物組成的木雕、石雕等,成為古建筑中主要類型的常用裝飾圖案,其表現的內容與裝飾意義更為直接和自然。
圖 2? ?天后宮宮門磚雕
浙東私人藏書家不僅在保存傳播古籍,以及守護收藏家鄉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對浙東學派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唯屬浙東的藏書名樓寧波范氏之天一閣⑤,“樓下讀書”“樓上藏書”“樓前山池”的園林式院落建筑格局,滿足了樓上藏書,樓下會客的要求,深得藏書家的喜愛,成為后世的藏書樓廣為采用的格局。黃宗羲等人正是利用天一閣等藏書樓的藏書,開闊視野,增長學識,從而成為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
從民居、祠堂、會館、書院等建筑的裝飾風格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1)早在明清時期,浙東建筑風格體現經世致用的傳統文化,其觀念是浙東學派對商品經濟社會的發展與要求,一直深刻影響著浙東地區人們的人文精神與傳統儒學[1]。反映在古建筑裝飾歷史文化的傳播和演變,以及建筑理念,與浙東學派的內斂,積極向上的追求展示在古建筑細部構件上。
(2)浙東古建筑細部構件主要以木雕裝飾技法最為突出,其中木雕裝飾大件之牛腿更是隨處可見,造型和附件相統一,與挑梁、瓜柱等形成一個完整的支架造型體系。而且浙東地區的牛腿大多不施油漆,素面顯示出其木質的紋理美、質感美、雕工美,呈現出浙東學派儒家文人思想體現在古建筑的精致之美和鮮明的個性。
(3)慈城孔廟始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⑥,現有孔廟為清中晚期重修外觀,布局和規模完整,體現了儒家文化在浙東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深遠的影響,是浙東地區最為完整的孔廟古建筑之一。
(4)會館建筑源于商品經濟流通的產物,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2],發達的水運貿易經濟形勢,海洋文化結合浙東學派獨特思想的影響,形成“農商皆本”的主流思想,在浙東古建筑裝飾風格的歷史演變中得以體現。由此可見,浙東古建筑裝飾中包含著大量浙東學派的文化理念、開放的海洋文化的凝聚,并留有著每個歷史時期的文化內涵,古建筑裝飾的雕刻、色彩、紋飾的組合、排列、應用等,都呈現著浙東人們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信仰,也是我們了解、學習浙東古建筑裝飾的浙東學派文化內涵至關重要的信息[3]。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