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栱魂公眾號
你可知道“江南三大名樓”?他們分別是滕王閣、岳陽樓和黃鶴樓,而其中在江西的這座滕王閣最早出名可能是因為初唐四杰王勃的那幾句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建筑。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據史書記載,貞觀年間,曾被封于滕州(今山東省滕州市)故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后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又筑豪閣仍冠名“滕王閣”,此閣便是我們今天熟知的滕王閣。
樓閣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傳統建筑,“樓,重房也”;“閣,樓也”。這就是說,樓閣一般都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建筑,且都以木質為主要結構。滕王閣是一座仿宋式建筑,建筑面積達13000多平方米,主體凈高57.5米,其中下部是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底座,臺座以上部分為七層,采用“明三暗七”的格式,共有九層,也有一種說法是10層,爭議的焦點是底座算兩層還是三層。
滕王閣東西寬80米,南北長140米。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臺座兩邊有兩座輔亭,分別為“壓江亭”和“挹翠亭”,與主體建筑形成了一個“山”字。從空中俯瞰,滕王閣又像是一只展翅欲飛的巨大鯤鵬屹立在贛江之濱。
李元嬰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才情。他于唐朝繁盛時期修建了這座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想不到,無意之中卻為后代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公元676年(唐高宗上元三年),王勃遠道去交趾(今越南)探父,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這篇千古佳作讓滕王閣一下子聲名鵲起。
閻都督宴會這件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李元嬰建了滕王閣后,到高宗時,樓臺已經朽敗不堪。當時在此任都督的閻伯嶼便重修了滕王閣,為了紀念這一盛事,閻伯嶼請來了當地的名流,在重陽日會聚一堂。
雖然學者對當時王勃的年齡,持相左意見。一說十四歲,依據《太平廣記》和《唐摭言》記載:“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一說二十六歲,按岑仲勉的《王勃疑年》推算。不管怎樣,這位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的才子,不久竟在途中溺水而死,從而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王勃的死,是渡水時遇臺風不幸而死,還是自殺,無從查考。但經歷了兩次官場打擊,仕途終結又累及父親王福疇被貶為交趾縣令的王勃來說,總歸是懷著一腔愁憤離開人世的。
滕王閣就建在贛江邊,河里的浪濤滾滾和滕王閣的恢宏氣勢相得益彰。
走進大院里,就看見一幅八卦圖,瞬間就把傳統與院外的生活隔開了。八卦圖前的樓就是三座主樓中的一座。懸掛的匾額是金色的,上面游龍走鳳的大字,當時真的沒有認出來,問了周邊的游客才知道是瑰偉絕特。走進去一共六層,每一層都不一樣的。主要還是以滕王的一些史料史物為多,文物也挺多的。讓人最感興趣的是蠟像制成的滕王宴客的場景,連歌姬舞女的形象都非常真實美好。出來之后,滕王閣外邊的景色也很別致,整體性也非常強。成片的竹子和搖曳生姿的楊柳,還有幾只野鳧。雖然沒有看到孤鶩,卻也稱得上是一景。
大家都知道滕王閣在南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建造的,之所以叫滕王閣是因為李元嬰的封號“滕王”。其實最早的滕王閣是在山東滕州的,因為李元嬰被封山東滕州,人稱滕王。后來被掉到了現在南昌這個地方,思念滕州,而又修筑的滕王閣。也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滕王閣。山東滕州的“滕王閣”早已被毀。
現在我們看見的滕王閣也不是最初李元嬰建造的了,經歷了很多次的修復,才形成了今天的模樣。但是閣上的飛檐翹角和畫棟雕梁,都是非常的精巧,還留有唐朝遺風。
漁舟唱晚的風景,淹沒在了繁忙緊張的都市生活之中。滕王閣經歷種種劫后重生,始終屹立在贛江之濱,保留著無可替代的氣韻。